偶然翻到一个频道,正在播出一部讲述黄埔军校的电视剧。正好看到的一个场景是,1925年东征胜利之后的表彰大会,蒋介石将勋章依次授予几名战绩卓著的部将。
上台接受勋章的人里,有胡宗南,黄维,徐向前,宋希濂,陈赓。其他的记不清了。
每个人上台的时候,有男声的旁白讲出他后来的人生际遇。大致格式是,XX,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,后任什么职位,官至什么军衔,XX战役中怎样怎样,然后是最后的结局,比如XX年病逝于哪里。
这些名字,曾经显赫一时,也算得上叱咤过风云。他们的一生,翻覆变故甚至超越电影情节。突然浓缩在几句极尽简洁的概括里。相互比衬,显示出命运的荒诞流离。
所有名字之后的第一句话,都是“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”。再之后,便各奔东西。
继续追随蒋公的人,无一例外曾官至国军第X军军长及大战区司令长官。然后,有的在淮海战役中被击毙。有的于XX年被八路军俘虏,成为大战犯,直至70年代才获释放,然后仓促病逝于北京。还有的,兵败如山倒,随蒋公逃往台湾,最后病逝台北,或者美国。
不久之后即转而追随共产党的人,有徐向前和陈赓。1949年后,担任军国要职,并于50年代获颁元帅勋章。最后病逝上海,或病逝北京。
这段旁白带来没来由的惊惧和哀伤。在那个当下,有谁能预见之后几十年的世事陆离。这些名字们在当时,谁又不是年且尚轻,一腔热血。
像一座华丽宝塔逐渐溃散。不过七八十年,当命运的分崩离析在时间里现形,才让人看到哀伤。而那些所谓的荣耀和耻辱,事实上,一早就已归入尘土。
就像是一把种子被挥手撒入泥土。播种者不过观望着他们乘风入海,自生自灭。
命若草芥。即是如此。
评论